通过学习《华胜基本法》让我对自己的未来有了一定的定位。尤其是其中的“学习与创新”让我有了很深的感悟。哲学上说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知识的来源有实践和学习两种,而学习是我们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所以我们只有一直处于学习的状态中,才能使我们的知识系统一直在运作。学习是每个人必须终身坚守的理想,他的含义并不是被局限在学校,尤其是当我们离开学校走向社会的时候,同时学习的范围也被拓宽,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可以学习,不仅仅向书本学习,还可以是向他人、向事情学习。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而创新是发展的原动力无论是国家还是公司,亦或是个人想要发展,必然不能离开创新。一个有一个的穿心才引领了时代的愈加进步与发展,才出现了一次又一次的革新。个人的创新才能带动企业的创新或国家的创新。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个人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并推动自身发展。
常言道:学以致用。讲的是学习并加应用,然而在当今社会,这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于是乎,我们在学习的同时,必须要创新!日本没有毕加索级的人物,却发明了卡通画;没有比尔.盖茨级的人物,却发明了电子机…….他们这些时尚文化轻易“征服”了中国“新人类”。我只有一个感受,中国那些跟着大众潮流走的人不能称之为“新人类”,也就只能算“会学习的中国人”。
为什么要创新呢?因为个人需要生存,企业和国家也需要发展。每个人都需要不断探索,寻找和表现自己的风格与特点,这样才能在社会立足。著名歌手那英在刚出道时摸仿苏苪,表情、风格都认真地学习,后来她逐渐探索出自己的条歌唱道路,并走了下去 ,这才被人们熟知和喜爱,她也因此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可见,创新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生存的必备条件。
当然,懂得为什么要创新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要知道该如何去创新。顾名思义,所谓创新,就是抛开旧的,创造新的。创新的前提条件是有知识的积累。著名书法大师王羲之在学字时不断模仿各大名流书法家,当他熟能生巧的时候,开始结合与发展自己的字体,刚中有柔,柔中带刚,成名作《兰亭序》中二十多个“之”字竟形态迵异,各有千秋。所以只有知识这个“量”的积累,才能达到创新这个“质”的变化。其次,创新必须要符合客观条件,才能得到“新”的效果。袁隆平教授在考察了中国各地的地理条件,气候条件后,认为具有水稻生长的适宜条件,所以经过努力,发明了杂交水稻,提高了产量。试想如果中国气候不适合水稻生长,那么无论什么样的水稻对中国粮食产量也起不了作用。所以创新要“因地制宜,因时而异。”最后,我们要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学会独辟蹊径,独具一格,这就要求人们在想问题办事情时有自己的想法,不要怕失败,不要守旧,要敢想、敢做。中国发展的总工程师邓小平曾大胆提出了“一国两制”的设想,最终成功解决了香港、澳门的回归问题。所以,善于思考,敢于思考是创新的内在条件。
“学习与创新”是个人及团队成长的唯一途径!学习是个人成长的阶梯!正因为这样华胜倡导我们员工要追求卓越,自我学习,学以致用,不断创新!
因而,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学习也是为了更好的创新,没有创新的学习是死板的,没有学习的创新是空洞的。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学习与创新的关系,并将其运用于生活工作学习中,这必将有助于自身、社会和国家的发展。
我相信通过我们华胜所有员工的不断学习与创新,一定能够将完成“打破4S店垄断,树立行业标杆!”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