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送到手机
400-8033-707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2014年第4期 总第61期

当责任成为一种习惯时 ——读《加法与减法》有感

《加法与减法》一书中一针见血的指出“领导者是管理问题的根源”的观点深深吸引了我,管理瓶颈的形成,归根到底是因为领导者本人碰到了瓶颈而无法自我突破所造成的,这个观点对我来说就像是黑暗中的航灯一样,为我指引了突破的方向。下面我来谈一谈对《责任面前的两种选择》这一章节的理解。

读完本章,让我回想起了自己在华胜的这九年多的时间,从一名维修工,一路被领导提拔,中间除了自己的努力外,责任心也有很大的关系。一个公司或者领导能赏识你,除了你的努力,就是看你对事情的责任了,但每个人对责任的理解都不同。负责不应该是公司强加给你的,而是你自己的意愿里本身就有的,这是负责任的根源所在,如果是被强加的,那只能算是任务而不能凸显你的责任心;意愿里有就等同于一种无形的承诺,自己会主动的完成任务,不会在有人监督的情况下才去做,领导在与不在我们都一样去完成,这就是责任的体现;即使结果不好,自己也会主动的承担,并制定改进的行动方案,直到有好结果为止。

现在的企业,为了使员工负责,多数会使用强迫的手段来让员工执行,这固然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却不是最好的行动方案。优秀的企业会培训员工负责的意愿,来引导员工对事情、对结果负责。这需要企业领导人增加对责任的认识,改变自己固有的传统思维模式:行为——承诺——意愿,将意愿放在最前面,负责是建立在意愿的基础之上的,意愿有多强,责任心就会有多强,当你愿意在更大的层面上负责任时,你就会得到更多的机会。

在企业里或部门中,最高领导人要善于运用教练的方式,让员工看到负责任对自己的价值,通过员工内心的共鸣,产生负责任的意愿。同时还要去理解和洞察员工为什么不愿意负责人背后的因素,是怕麻烦、还是想逃避不利的后果;怕吃亏、还是双方的价值观有冲突?只有了解到这些信息后,才能更好的解决员工意愿的问题,把根源找到,去关心员工,帮助其成长。但有些遗憾的是,有一部分企业领导者,却把“负责任”当成了一种武器去使用,认为领导者就是有这个特权,可以去惩罚下属,殊不知这样长久的做下去,会造成什么后果:员工辞职、不作为、认为无过就是功等现象和思想,使企业的绩效和效率大打折扣。

在企业里,领导者如果想让员工有责任心,出了洞察员工无意愿的原因外,领导者本身要以身作则,用榜样的力量去影响团队成员的意愿,形成一种感染力,让周围的成员感受到这种氛围。同时还要系统的思考,责任与利益的内在联系,并引导成员看到这种联系,继而制定相应的奖励措施来强化这种内在的联系。责任不是每个人天生就有的,是通过不断的培养和教育后天形成的,如果你的企业里很多人不负责任,作为领导人的你首先要反思的是:我对员工负责任的意愿培养够吗?我是直接要求还是要不断的教导大家?不断地去指责抱怨员工,这本身就是领导者不负责的表现,领导者只有不断的去培养意愿,让负责人成为公司员工行为的一种习惯。

当负责成为一种优秀的习惯时,我们的企业才能有卓越的表现,培训员工负责任的意愿是每个企业领导人都要具备的基本能力。


推荐阅读
附近门店

我要提问

热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