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过完春节,在这个万物复苏的时节周总裁推荐了《万达哲学》这本书供我们学习。这本书看起来厚,但其实很好读,因为这是王健林先生在各种场合演讲的合集,且这里面有很多内容是王总不断重复提及的,比如万达的核心理念及其演化的三个过程,万达的创新,即企业的三次重要转型;万达文化健全的体系,即思想,制度体系及组织的保障,更重要的是提到了万达强大的执行力及组织保障能力,从字里行间透出着王总的英气和作为军人出身的他那种令行禁止,所向披靡的战斗精神!尽管很多故事反复提及,但想想我们,周总去年7月正式发布的《华胜经营哲学》总结起来也就是那么一页PPT,我想那段话大家也早都烂熟于心。对比万达,才真正理解了“哲学共有”这个词的意义,因为本书中说的所有的故事都是王总哲学在实际工作中的呈现,华胜17年呈现的种种也是周总对经营思考的体现,就凭这就应该用万达与我们的事业对标,不断学习!全书读下来有几句话特别让我震撼!
一、“说到做到”
光看到这句话就让人肃然起敬!想想那么大的万达帝国一定是一个庞大的计划体系,3万多人的企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模块和工作计划,但万达从不拖延,从事不动产15年,所有项目几乎无一延期,全部准时开业,而且万达广场开业不仅是自己开张,连承租的商家也是百分百满场开业!好一个说到做到!这背后就是组织和计划的力量,是项目管理的力量,是节点管控预警及改善机制的力量,是标准流程的力量。书中提到万达广场如何选址:万达总结了选址100问,问完了这100个问题就可以确定项目是否开展,这100个问题涵盖了开店选址的全部预案,把各种可能凝聚成了100个问题,事无巨细又具有代表性,这对于企业的复制有着巨大的力量,因为这些问题是前人经验的总结,做到了这100个点也就基本上完成了广场的项目立项。对比我们的工作真是汗颜,我们在团队复制的过程中提及最多的就是“好师傅带好徒弟”,但哪来那么多的“好师傅”,往往都是碰运气,或者是“好师傅”带的徒弟出师单飞后不久就又五花八门了起来,这就是没有坚持标准!我们的《运营检核规范》中详细列明了分店在各个流程中应该要做到的关键点,但每次检核分店不是这里差一点就是那里少一块,对比检核的分数,往往业绩好的分店分数高,业绩差的那分数基本上就是面子分。其实那套《运营检核规范》就是我们的开店100问,是这么多年沉淀下来的关键点和可能出错的地方,做到了那些规范中的动作,也就保证了整个分店的流程顺畅,可是我们往往以业务忙为由而忘了规范。精保也是一样,一整套的规范流程和动作,可以让一个在校学生三个月就出师成为某一品牌的保养专家,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学习,不认真推广?
二、“算到拿到”
又是一个掷地有声的词!什么是算到拿到?王总说,不动产开发的成本控制是极其困难的,建设一个购物中心,决算比预算超支15%-20%很正常,但万达15年开发超过100个项目,全部做到成本低于预算目标,净利润高于预算目标,这就是万达的特点,算到拿到才叫本事!再对比我们,每年咱们前一年的年尾做预算,后一年都在完成预算,到了年底的时候,完成不好的分店总会有各种各样的理由去说预算如何如何,实际情况如何如何,看到这里的时候我们还好意思说吗?我们的分店业务再复杂也不过一年一两千万,了不起三千万,但万达一个项目就是二三十个亿!这是何等的体量?!那个可比我们复杂多了。说到底还是一个目标是否坚持,关键数据是否按进度,按时间点追踪的问题。周总裁在2013年底就提出了华胜的运营价值链,提出了“五大结果,六大管控”指标,同时在这几年的运营过程中总部各中心又分别提出了一些可以量化的小指标,这是都是保障我们可以算到拿到的工具。可是我们往往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沉浸在事情中而忘了摸索事情的规律,对于数据不够敏感,对于数据背后的问题缺乏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只关心结果,忽略了很多小数据的过程管理,当结果呈现的时候就把原因推给了客观理由,不能向内看,没有追究自己的原因。我想大家年初的时候都是信心满满的拿到预算的,都在脑子里描绘过达成目标后庆功的画面,能把这个画面变成现实的一定是狠抓细节,狠抓过程,对数据敏感,从数据背后找问题的分店,反之的那些脑子的庆功画面一定成为泡影,长此以往团队没有成就感,领导缺乏价值感,也就成为了“问题店”。
三、“在万达不会干,看电脑”
敢说这句话真不容易!大家都知道电脑是刚性的,没有余地,只有0和1的关系,而人是情感的动物,不可能只有0和1。但在万达就是这样,一个复杂的商业地产项目万达根据时间节点的不同分解成了一套套的流程,有着详细的项目手册,并分级授权,总裁看哪些关键节点,副总裁看哪些,总经理看哪些,部门长看哪些都有详细的记载,并有红灯,黄灯的预警机制,在某个节点出现问题时可以及时发现并采取对应的改善措施,确保流程的顺利及结果的保障。我想那些流程也不外乎就是我们的《十三步接车法》,《报价流程》,《电话跟踪流程》等等吧,那些项目手册也就是我们一个个总部中心的《操作指南》吧,分级授权和组织保障也就是我们的授权手册和完整的分店组织架构吧,关键节点也就是我们《运营检核规范》中的关键点吧。万达有的华胜都有啊,可是为什么不是万达学华胜而是我们学万达呢?这里面更多是执行力。王总说,人性本身有弱点,人的性格也会发生变化,在万达,靠制度,不靠忠诚度,忠诚度是靠不住的!所以万达开发了完整的信息化系统,让系统来评价。我们也有信息化系统,可是真正每天坚持制度执行,不带有个人英雄主义,不带有个人情感色彩的分店少。我们的分店往往说计划赶不上变化,说我的分店有我的特点,我的团队有我团队的个性,真的个性多了,结果就不可控了,就不可复制了,所以万达说不会光看电脑是源于他们对于流程和制度的坚持,光看电脑肯定不行,这背后是万达核心管理强大的向心力和执行力!面对这些我们真的应该思考。
这本书带给我的感悟太多了,衷心的感谢周总裁推荐给我们阅读,篇幅有限,水平有限,不能一一写明《万达哲学》传递给我们的能量,但读这本书很有“推背感”,让我们看到了同是做连锁企业,华胜与万达巨大的差距,要学习,要追赶的还有很多。本书最后王健林先生说:在万达2006年至2010年五年的时间里,高管平均离职率6.2%,离职的人有相当部分是被万达辞退的。这些人80%是在一年内离职的,入职三年以上的高管离职率年平均只有1.2%。开玩笑的讲,阳澄湖有所谓的“洗澡蟹”,大部分离职的高管是万达的“洗澡员工”。这也是周总经常说的“融入华胜”,既来之则安之,来到了华胜就要努力的去适应去感受,这之后才是华胜梦照进现实的过程。记得周总裁说过:“不要高估了你在华胜一年能做的事,但也别低估了你在华胜三年能做的事!”学习万达也是一样,不可能一口气就学会,但对着这样的标杆不断学习,总有脱胎换骨的时候。各位伙伴们,加油!
写于2015.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