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自己对汽车行业的浓厚兴趣,我在高考选填志愿的时候不但选择了汽车行业,而且选择了长春——这个孕育出新中国第一台汽车的城市。在大学的校园里,表现的非常中庸我却“出尽了各种风头”。这里自有点说道。其实在进入大学之前,我的生活里除了校园生活,就是汽车,可以说汽车占用了我除了学习文化知识的其余的大部分时间,别人不禁要问:怎么会对汽车产生这么大的兴趣呢?这个问题要先从我的家庭背景说起,我的家族是做运输生意的,我的童年可以说是生活在车轮上的,在很小的时候我自己就可以完成车辆的各个总成部件的拆装,慢慢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接触了轿车,懂得了“多点电喷”,“燃油共轨”,“TCS”,“EBV”,“混合动力”这些名词。
进入大学校园之后,由于我学的是汽车技术专业,加上自己以前的汽车知识积累,可以说是“如鱼得水”。多次和汽车厂家的专家和师傅们一起参加试车,新产品调试,名车拆解的工作,既丰富了我自己的课余生活,也使自己对汽车的认识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最让我引以为傲的是,我多次在汽车专业杂志上发表文章,并且经常和各大杂志的编辑进行交流。这样学校的车展及各种关于车的活动自然也就少不了“重量级”我了,所以“风头”随之而来。
进入社会以后,我很快投入到工作当中,由于表现出色和公司发展的需要,我很快从车间调到了前台,又从助理调到了服务顾问,从服务顾问进而调到了管理,现在回过头来想想,真的是感慨万千。每一个岗位的经历,对自己现在的工作都或多或少的影响着,真可谓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从2009年做服务管理岗位以来,虽然自己渐渐的远离的“一线”的维修,但对车辆技术的更新确是一刻都没离,对车的热爱一分都没减。
说了这么多,也该谈谈自己对入职华胜的一点心得,说实在的,虽然自己从大学毕业就开始工作到现在有8年了,但是我只是换岗位没换地,一直在一家公司做的,待遇固然可喜,但是随着自己对管理认识的改变,慢慢的发现,我在之前的公司发展遇到了瓶颈。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通过同事了解到了华胜,当时没有太在意,毕竟当今的汽车售后的高端市场还是4S店为主导,我对其它类型的售后维修根本“不感冒”。怀着先了解一下的心态我接受了总部的面试要求,和深圳区域的颜总见了面,现在让我想当时说了什么我可能真的记不全了,我只记得我们的交流时间很短,其中有一点我记得很清楚,那就是:我们华胜是以人为本的企业。我很意外,假想一个内部机制不健全的公司,公司怎么可能会以人为本呢?怎么可能不把员工利益摆在第一位呢?在面试之后我多次考虑一个问题:企业的效益是根本,但是一个优秀的企业注定要有一个非常突出的团队,毕竟效益是人创造的。
就这样,我选择了华胜。我参加了在总部举办的“330工程” 培训,说实在的,以前我可能接触了很多管理上的“数据”,“指标”,但是根本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刚好借助这个培训,我很好的把这些数据,指标穿插了起来,另外,还在营销,业务拓展,业绩达成,流程方面进行讲解,这种毫无保留的态度一方面体现华胜真正的把员工当成是企业的主人,另一方面也让我们这些刚踏入华胜的新人在公司能很快上手,尽快的融入华胜这个新的团队。培训期间最让我难忘的还是周总裁对公司发展情况以及公司发展目标的介绍以及公司发展中的问题,我要说的并不是介绍本身,而是他的那种办事直接的作风,平易近人的态度,要知道,有哪个公司的老总会对新入职的员工说出自己公司的不足的?就仗着这点,让我对华胜的未来又多了重信心,我对自己未来的选择不会错。相信所有加入华胜的家人们对未来的选择都不会错。